康美藥業將繼續留身在資本市場? 【直報網北京5月19日訊】(中國新聞周刊)具有諷刺性的戲劇在A股市場再度上演。5月15日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前夜,中國證監會依法對康美藥業300億元違法違規案作出處罰決定。 證監會責令康美藥業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21名責任人員處以9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款,對6名主要責任人采取10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涉案的相關中介機構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正在行政調查審理程序中。同時,證監會稱已將康美藥業及相關人員涉嫌犯罪行為移送司法機關。 鬧得資本市場滿城風雨的“兩康事件”(康美藥業、康得新涉嫌財務造假案)第一份正式處理結果落地。被證監會認定“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實施財務欺詐行為,踐踏法治,對市場和投資者毫無敬畏之心,嚴重破壞資本市場健康生態”的康美藥業最終僅被“罰酒三杯”。 聞此消息,已被ST處理的康美藥業在二級市場上再度瘋狂,5月15日開盤即封死漲停板,上漲4.83%,報價2.82元/股,總市值140億元,收盤仍有15萬余手、超過4500萬資金等待追漲。 ![]() 5月15日,ST康美股價表現。 “黑天鵝”歸來? 被立案調查前,康美藥業被譽為中國股市的白馬股,作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領頭羊”,是A股最有名的醫企之一, 2018年上半年時,康美藥業的市值一度超過1200億元,僅次于恒瑞醫藥。 2018年開始,康美藥業多次被質疑財務造假及其實控人操縱股價,當年12月28日,康美藥業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9年4月30日,康美藥業連發20 多項公告,自曝財務數據會計差錯,稱2017年營收多計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76億元,銷售商品收入多計102億元,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等多項財務差錯。 300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康美藥業的虛假操作震驚了整個資本界。此后,證監會的調查認定,康美藥業被揭示的造假手段更為猖狂。 2016年至2018年年報和2018年半年報中,公司均虛增營收、利息收入及營業利潤,2016年虛增營收和營業利潤分別達89.99億元、6.56億元;2017年分別為100.32億元、12.51億元;2018年上半年分別為84.84億元、20.29億元;2018年兩項虛增額分別達16.13億元、1.65億元。 在2016年、2017年年報和2018年半年報中,康美藥業還通過財務不記賬、虛假記賬,偽造、變造大額定期存單或銀行對賬單,配合營收造假偽造銷售回款等方式虛增貨幣資金,分別高達225.49億元、299.44億元、361.88億元。 此外,2018年康美藥業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投資性房地產均出現虛假,其調整納入表內的6個工程項目,虛增固定資產11.89億元、在建工程4.01億元、投資性房地產20.15億元。 2016年至2018年年報,公司三年間累計向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提供非經營性資金116.19億元用于購買股票、替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償還融資本息、墊付解質押款或支付收購溢價款等用途,但是并未按規定披露,出現重大遺漏。 一個“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的上市公司造假窩案被公之于眾,可謂開中國股市30年之先河。 ![]() 證監會對康美藥業的處罰決定。 康美藥業的多項造假質疑被坐實,根據證監會的質證,對于上述相關財報、報告,康美藥業涉及的多數董監高管理人員均簽字聲明,保證相關信息真實、準確、完整,而涉及的會所、律所等中介機構同樣沒有出具異議。 但是如此惡劣的資本市場違法,證監會最終罰單并沒有超出預期,與2019年8月17日證監會開具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中所載處罰幾乎沒有差別。 證監會最終的處罰決定顯示,康美藥業案現已調查、審理終結,在堅持法治原則下從嚴從重從快懲處,責令公司改正,警告,頂格處罰60萬元,意味著康美藥業或將繼續留身在資本市場。 諷刺的是,在收到證監會處罰決定的公告中,康美藥業董事會及全體董事再度拋出保證,“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